守护一群人 温暖一座城——全力守护首府百姓的生命健康

10月15日下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手术室里,胃肠外科主任白图克和副主任医师韩俊岭,正在为一位新冠肺炎合并肠梗阻肠穿孔的尿毒症患者实施急诊手术。这样的手术是新冠感染风险极高的操作,术者不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需穿一层无菌隔离衣,三层橡胶手套下手指被勒得麻木且僵硬。

手术历时3小时,防护服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隔离衣也被患者腹腔溢出的脓液浸湿。术中,白图克几次脸色苍白、缺氧头晕。韩俊岭也因多日劳累不能按时吃饭,导致胃病反复发作,胃疼伴低血糖头晕,但是他们都毅然坚持完成手术。

医护人员正在为新冠肺炎合并肠梗阻肠穿孔的尿毒症患者实施急诊手术。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供图

医护人员正在为新冠肺炎合并肠梗阻肠穿孔的尿毒症患者实施急诊手术。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供图

从医40多年的白图克,再有几天就光荣退休了,但作为一名老党员、老专家,他依然奋斗在抗疫一线,以生命赴使命,尽心竭力、善始善终,践行了白衣天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术后,患者转入ICU病房,韩俊岭每天按时查房、换药,并不断的给予患者鼓励和心理疏导。10月20日,患者顺利拔除胃管及腹腔引流管,恢复流食,病情稳定。

作为新冠患者的定点救治医院,这段时间以来,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一直在与生命赛跑、与病毒较量,救治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全力守护首府百姓的生命健康。

时间回到几天前。“哇——”随着一声啼哭,一个新生命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降生。这也是呼和浩特市首例“阳性”妈妈诞下的“阴性”宝宝。

新生儿降生,母婴平安。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供图

新生儿降生,母婴平安。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供图

10月7日19时,这位孕39周的新冠肺炎确诊孕妇被送入医院。第一医院启动多学科会诊,实行“一人一策”,给予个体化管理。10月8日下午14时,产科专家组发现该孕妇胎心监护异常有终止妊娠迹象,经监测评估、与产妇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紧急实施剖宫产。

医院产科负责人杨琦芳主任医师说:“这类孕妇的情况几乎是瞬息万变,我院又是首次接诊新冠产妇,必须做好全方位的应对措施。院领导班子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启动了10多个相关的科室和部门,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保驾护航。”

整个手术过程医护人员都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所以在保障产妇安全的同时,进入手术室的医务人员必须做好三级防护。杨琦芳说:“需要戴三层手套,确实给手术操作带来了相当程度的不便。”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耐心、细致地完成手术。当天18:10,该孕妇顺利产下一名约3千克重的新生儿,母婴平安。新生儿核酸初筛阴性,状态良好。

自2022年10月7日起,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已完成5例新冠阳性孕妇的急诊剖宫产术,1例自然分娩,均母婴平安。杨琦芳说:“宝宝的顺利降生就像黎明的曙光,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方舱医院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在疫情防控、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救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0月6日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方舱医院2号舱正式开舱接收患者。

王峰是方舱医院医疗救治组A/B区的负责人,他的工作是做好患者医疗护理日常诊疗,此外,他也在始终关注着患者的需求。

比如,一位5岁的小女孩不慎被猫抓伤,急需接种狂犬疫苗,王峰知道后紧急联系药剂科想办法,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在当晚为患者送来疫苗,顺利接种。红肿的眼睛,疲惫的神态,此时的王峰已经连续工作多日,但仍能看出他的脸上写着坚定的信念。王峰说:“再苦再累,让更多患者看到希望也就不累了。”

在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除了医治患者还要做起后勤保障的角色。病毒无情,一个七个月大的婴儿不幸感染来到方舱隔离治疗,方舱里没有婴儿奶粉,孩子父母的心焦急如焚,医护人员紧急联系总务科,当晚就为患儿送来所需的适龄奶粉,这才让父母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医护人员正在方舱医院工作。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供图

医护人员正在方舱医院工作。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供图

  呼和浩特市近20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和社会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广大医护人员逆行奔赴一线。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收治患者陆续出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有关医护人员表示:“病例日渐减少,胜利的曙光近了,愿疫情早日退散,青城的大街小巷早日恢复往日繁华。”(富丽娟 刘艺琳 寇雅楠)

北疆新闻网(北疆新闻、北疆云客户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资质网站。

内蒙古综合新闻网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的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内蒙古综合新闻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